发布日期:2025-03-17
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、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以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,不断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、人民性。在“3·15”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,苏州分公司响应号召,坚守在聆听消费者声音的第一线,守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。从开展公益宣教推动大众金融素养提升到打击金融黑产、精准拦截诈骗,以实际行动为消费者筑牢金融安全屏障,展现了金融服务的温度与责任。
警觉识诈,温情守护老年客户权益
2月中旬,客户石叔叔致电客服热线,平安客服张怡在石叔叔暴躁的话语中瞬间谨慎起来,原来石叔叔认为公司收取了服务费,张怡凭借职业敏感性迅速提高警惕,判断客户可能遭遇了电信诈骗。
早在客户进线时,系统就已定位石叔叔是60岁以上的老年客户,张怡及时调整沟通策略,语速放缓,耐心倾听安抚客户情绪。“先生,我们平台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,您还记得您是怎么操作的吗?”张怡向石叔叔确认。石叔叔说,他此前收到一条短信,短信中包含一个链接,点击后下载了一款名为"信用花"的APP。根据石叔叔的描述,张怡初步判断这是一起典型的电信诈骗案件。诈骗分子通过诱导客户下载虚假APP,进而实施转账诈骗。为了确认具体情况,张怡细致地和客户沟通,并结合经验分析,最终确认石叔叔已向诈骗分子转账,造成了一定的财产损失。张怡证实了自己的猜想,立即采取行动,引导石叔叔停止任何操作,保留聊天记录等凭证报警处理,最后,张怡将此情况上报公司,确保后续跟进。
“多亏你的及时提醒,不然我损失更惨重!”石叔叔按照张怡的指导成功避免进一步损失。事后,石叔叔对张怡的专业服务表示高度认可,并表示将以此为鉴,提高警惕,同时向身边亲友普及防诈骗知识。
暖心相助,真情维护独居老人权益
近日,平安管家王懿就接到了一位年近八旬的李奶奶的视频求助,她满脸愁容,询问后得知,因家人都远在国外,连续暴雨导致楼上的水渗漏到了她家,天花板和灯具多处受损。李奶奶与楼上邻居多次沟通无果,独自生活的李奶奶本就无助,又因不熟悉智能手机,连找维修人员都十分困难。她说:“也许就因为我一个人,所以才被欺负 。”听到这些,王懿心中五味杂陈。李奶奶是小区的居民,更是消费者,她的合法权益理应得到维护。
王懿先联系小区物业说明情况,请他们尽快派人上门协商。同时,安排专业服务人员上门维修并做好防水。在物业的协调以及管家的帮助下,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,并且不需要李奶奶付费。
在居家养老服务中,像李奶奶这样涉及消费者维权的事情并非个例。每当老人们带着信任求助,管家们都能感受到责任重大。未来,会持续提升服务质量,用更贴心的服务,为每一位像李奶奶这样的独居老人,筑牢生活的保障线,真正安享晚年。
寓教于乐,携手提升全民金融素养
3月5日-13日,苏州分公司志愿者先后走进上海绿地公园、苏州工业园区博爱学校、上海理工大学,开展多轮金融消保公益教育服务,向现场大众普及金融消费者八项权益、防范金融诈骗、反洗钱、反非法集资等金融知识。
一方面设立面对面宣讲、有奖知识问答等互动游戏,将诈骗手法与金融知识相结合,让广大群众及师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认识金融诈骗的危害性;另一方面以案为鉴,针对高校频发的非法集资、校园贷、刷单诈骗、网络诈骗等真实案例充分解析并现场支招教学。同时,联合民警结合案例特点、套路等诈骗名词,以抽测的问答形式助力师生提升反诈技能。